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刘奇凡书记在调研新城区“三务”公开工作所提出的“三务公开工作要由点推向面,最后深化细化形成常态”的重要指示精神,新城区纪委监委结合地区实际,加强规范指导,强化工作措施,创新工作方式,全力打造“阳光三务”,推动“三务”公开工作向常态化发展。
以上率下,落实责任强担当
三务”公开工作开展以来,新城区委、政府高度重视,加大统筹协调,成立了以区委书记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。新城区纪委监委把“三务”公开监督工作统筹谋划在全年工作中,明确了各有关职能部门在做好专项治理工作中的职责分工,压实了责任。成立了由区纪委常委、监委委员任组长的9个督查组,实现了对辖区内所有乡镇及街道办事处的常态化督查指导,并组织召开了基层“三务”公开工作调度会以及培训会,制定印发了《新城区纪委监委关于开展全区基层“三务”公开专项治理的工作方案》,明确了区级主管基层党务、村(居)务、财务的责任部门,制定了全年监督检查时间表路线图,让“三务”公开工作协同合作、职责明确、有制度可依。
让群众看得见,实现“三务”公开全覆盖
“以前公开三务时,藏着掖着就怕群众看见,现在公开三务,公告栏、手机、查询机...使用这么多平台进行公开,就怕群众看不见。”今年以来,新城区辖区内的保合少镇、八个街道办事处以及53个社区、24个行政村的党务、村(居)务、财务全部实现了固定公示栏公开和“三务”公开信息监督平台公开,实现了“三务”公开全区全覆盖。26个社区和24个行政村均安装了“三务”公开自助查询终端机,“三务”公开监督平台启用两个月以来,公开信息总量达7013条,累计访问量达24502人次。部分地区还因地制宜地按照百姓需求推出了板报、短信、微信群、LED大屏、广播等公开方式,极大的拓宽了“三务”公开的渠道。
百姓明白换干部清白
“三务公开专项工作开展以来,老百姓闹事的、猜疑的、不理解的少了,很多干群矛盾无形中解决了,干部在百姓心目中的威信越来越高了。”提到农村“三务”公开工作,保合少镇古路板村第一书记赵海峰用了一个词来总结,那就是“给力”。
新城区“三务”公开基层组织共87个,截至目前,涉及的党务、村(居)务、财务已全部公开。所辖的24个行政村,村务监督委员会全程参与村“两委”重要决策,对村务、财务情况进行监督。新城区纪委监委的9个督查组以及区纪委党风政风监督室对保合少镇、各街道办事处、各村(居)委会“三务”公开工作进行了明查暗访40余次,各纪检监察室、信访室、案件监督管理室、案件审理室密切配合,严肃查处“三务”不公开、假公开、公开不到位背后的腐败和作风问题,现已受理“三务”公开问题线索11件,均按程序进行处置,有效的保障了“三务”公开的真实性、准确性、权威性。
完善指尖上的监督平台,让监督无处不在
新城区纪委监委搭建了“三务”公开信息监督平台,把脱贫攻坚、“十个全覆盖”工程项目、“三资”使用管理和“一卡通”发放、支付等情况作为重点公开内容在平台进行“亮相”,针对老百姓重点关注和信访举报问题集中,矛盾反映强烈的内容进行专项公开,群众直接可以通过微信扫描二维码、输入身份证号、手机验证码三种方式,随时查询公开信息。新城区纪委监委还将“一站式”举报平台与“三务”公开信息监督平台链接,并开通了视频举报接访,群众发现的“三务”公开问题,可以随时在线举报,实现了信息互通互联。随着“三务”公开工作的深入推进,农村信访举报量明显下降,在村“两委”换届期间,信访举报量同比下降10%。
下一步,新城区纪委监委将继续发挥职能职责,将“三 务”公开工作形成传统,形成常态化,以公开促公正、以透明保廉洁,进一步净化基层政治生态,努力增强群众的获得感,提升群众的满意度。